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,深化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,优化提升人才供给结构和质量,使其真正适应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。
就业形势与宏观经济总体走势息息相关。当前,全球经济复苏缓慢,我国经济的下行风险也不断加大,就业压力持续增长。同时,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传统就业岗位的流失,同时对高级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需求总量更大、素质要求更高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势在必行。
应该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,积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,构建起多层次、多样化的职业培训体系;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,逐步提高相关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;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,鼓励金融机构支持职业院校发展。当然,还要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观念转变,摒弃“重学历、轻能力;重文凭、轻水平”的观念,真正树立起以品德、知识、能力、业绩为评价标准的新型人才观,为技能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。
高等教育也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、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式。近些年大学扩招,增设的一些看上去很光鲜的专业,却脱离市场需求,造成很多企业急需用人而在高校又无人可招的怪现象。为此,高校应考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,支持鼓励高校实行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,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的权利,尊重学生对学科专业设置和选择的意愿。
面对这样的形势,大学生们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,在学好自身专业的同时,多接触社会、了解社会,尝试掌握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,为就业增加自身筹码。